张学良被囚禁54年,生活奢华,每月经费是北京人均工资400多倍
1990年,当90岁的张学良走出那扇囚禁了他54年的大门时,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,而是一个早已陌生的世界。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"东北少帅",用人生最宝贵的半个世纪,为一次冲动的"兵谏"付出了代价。
1990年,当90岁的张学良走出那扇囚禁了他54年的大门时,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,而是一个早已陌生的世界。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"东北少帅",用人生最宝贵的半个世纪,为一次冲动的"兵谏"付出了代价。
直到特务撬开保险柜,翻出本线装笔记本,纸页泛黄,“天、地、人”三个字被红墨水圈得刺眼,其余全是鬼画符似的符号,国民党情报部门啃了三十年,到最后也没弄清里面藏着啥。
军统的掌舵人,他一手建立了民国最厉害的情报网络,手里还握有重兵,蒋介石都要敬他三分。
1911年10月10日夜,武昌起义爆发后,黎元洪因惧怕革命党人搜捕,躲进了部下刘文吉家中的床底。两名起义士兵踹开房门,一人举着汉阳造步枪,枪托"咚咚"猛撞床架,另一人伸手抓住床板用力摇晃。
1946年,蒋介石为了统治中国,实现国民党一党独大,贸然发动国共内战。这场内战违背民心,使国民党一败再败,手下部队越打越少,反观共产党这边,人数越来越多。据统计,内战之初,国民党军总兵力约430万人,包括正规军、特种兵、空军、海军等;而共产党这边人民军队总兵力
身后是烧成白地的常德城和几乎打光的弟兄,面前是黑漆漆的逃生之路。
就像一盘没下完的棋,棋盘两边的人都走了,棋子还留在原处,后人只能对着这盘残局猜,当年他们到底想怎么走。
有时候,人不认命也不行。想想也挺扎心的——曾经威风凛凛的蒋介石,把江山当家传宝,权柄攥在手里,最后却带着一帮心灰意冷的“败兵”灰溜溜地去了台湾,连夜坐船,四下风声鹤唳。说起来,历史就像一场谁也猜不到结局的大戏,台前风光十年,转身却是万丈深渊,凡人、英雄,一律无
南京国防部里,一群人火烧眉毛地要把一副重担子往“小诸葛”白崇禧的肩膀上扛,说得天花乱坠,什么统一指挥、决战中原,听着是给了天大的权力,是救世主才能接的剧本。
说来也怪,最终逼着蒋介石下定决心,非要跟日本人死磕到底的,不是朋友,不是盟友,恰恰就是他最大的敌人——日本。
可要是这好事,是送给你一块你做梦都想拿回来的地,但条件是让你跟你现在的大哥掰了,跟一个以前处处给你使绊子的人混,这事儿你接不接?
一张写满承诺的纸,有时候能把一个国家捧上云端;而另一场不让你参加的牌局,就能把它打回原形。
1945年夏天,重庆那座山城里,胜利的酒还没开瓶,算计的刀已经磨得锃亮。
说的这位蒋介石孙子,是蒋经国的三子蒋孝勇。1996年10月,台北荣民总医院的病房里搭起了临时发布会台,面色苍白的蒋孝勇穿着宽松病号服,食道癌已让他连说话都费力,却仍撑着身体面对数十家媒体。这场发布会,是他以生命为代价,为祖父蒋介石、父亲蒋经国的“归乡梦”做的最
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年代,这几张纸的分量,足以压垮一个政权,也能点燃另一片土地的燎原之火。
1949年南京解放前,蒋介石侍从室的绝密档案中,存有一份被红笔标注“查无此人”的副官履历。直到特务在他的保险柜中搜出一本加密笔记本,才惊觉这个“老实副官”竟是埋在国民党权力核心的“定时炸弹”——他叫段伯宇,潜伏蒋介石核心圈11年,留下的密码本让国民党情报系统破
1937年12月13日,南京沦陷,中国抗战面临第一次重大危机。12月16日,汪精卫向蒋介石提出,“以第三者出面组织掩护”。即,由汪出面“组织”另一政权,与日本议和。
快到1975年蒋介石咽气那会儿,据一些老一辈的回忆和报道,他拉着儿子蒋经国的手,交代后事时单刀直入地提了张学良,意思很明白:这头东北虎不能放回山里去。消息传到张学良耳朵里,他据说当场就掉眼泪了。
说来也怪,1945年日本人的投降书还没送到南京,一张决定了另一场战争胜负的地图,就已经摆在了蒋介石的桌上。
一封来自前线的加急电报,在1947年3月19日那天,摆上了南京总统府蒋介石的办公桌。